桃李满天下。在历经60多年风雨洗礼后,该中学,已经发展成为一所拥有39个班级、2000多名学生的完全高中。
学校占地面积65133m2,建筑面积22477.48m2,学校布局科学合理,校园环境清爽怡人。现有教学大楼、实验楼、图书馆、教师办公楼各一幢,学生公寓楼3幢(3510m2),师生餐厅(1212m2)、快餐厅(150m2)各一个。多媒体综合电化教室1个,多媒体计算机教室1个,计算机教室2个,语音室2个,理化生实验室8个,劳技教室3个,音乐教室1个,美术教室1个。装备了校园程控网络系统,三机一幕进教室,图书馆面积1151.48m2,藏书54511册,生均图书45册,工具书、教学参考书558种,报刊种类386种,拥有标准的教师资料室、学生阅览室、视听阅览室,建有400m环形跑道的田径场。
学校现有39个班,在校学生2000多人,专任教师144人。初中从1998学年起不招生,2000学年全部脱钩。
常山一中管理模式独具特色。体现了既着眼于今天,又着眼于未来;既重视领导班子自身建设,又重视逐步健全自我发展、自我完善的管理机制。学校严格按照省重点中学的办学规程,坚持以教育教学质量为立校之本,走科技兴校、创新兴校的发展之路,努力使学校内部各项管理制度向科学化、民主化、规范化和现代化方向发展,实现了管理核心做表率,管理内容目标化,管理组织网络化,管理行为规范化,管理过程系统化。
学校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,致力于端正学生严谨的求学态度,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。建立起完备的必修、选修和活动三大板块的课程体系,注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得到满足,个性特长得以发展,全面素质得以提高。学校设有台湾同胞李徐素娥奖学金,对品学兼优的学生给予表彰;同时设有特困学生基金,帮助困难学生完成学业。人性化的教育教学方式得到了社会的肯定和家长、学生的信任。
在长期办学实践中,学校已形成了富有自己特色的办学模式和一整套教育教学管理模式。"勤奋、进取、求实、创新"八字校风深入人心,已形成了"敬业、勤教、善教"的优良教风和"守纪、勤学、巧学"的优良学风
学校经过半个多世纪风雨的洗礼,经几代教育工作者的挥汗耕耘,至今已为社会输送了25000多名高、初中毕业生,其中不少学有成就的校友遍布国内外,一大批毕业生成为各条战线的骨干力量,在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事业中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。
教书育人,环境育人,服务育人,现在的常山一中已经形成了全面管理、全程管理、全员管理的德育工作新机制,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、是非评价能力、组织协调能力、综合应变能力得到了全面的锻炼、提高和发展。
在历经60多年风雨洗礼后,常山一中始终把造就一支的教师队伍作为重要的工作来抓,重视对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的培养。在“以人为本”的管理理念下,学校通过营造和谐的人文人际环境,以学校发展的大目标来凝聚人,把教师个人追求与学校发展融为一体,分层次、多渠道、多形式、重实效地培养教师。
目前,常山一中已经拥有一批爱岗敬业、业务、兢兢业业的高素质教师队伍。在144名专任教师中,有高级教师46人,中级教师55人。先后涌现了全国教育系统及省、市、县劳动模范、名师、教师、班主任、教坛新秀、学科带头人、县科技拔尖人才共212人次。
常山一中还重视教育教学科研工作,建立起一支教科研骨干队伍,通过相互交流、重点探讨和平时积累相结合的科研方法,有计划、有重点、有目的地总结教育方法和教学经验。
同时,学校把"规范治校、科研兴校"的八字方针落到实处,近年来,教师在市级以上发表及获奖的教育教学科研论文共120篇,课题研究在省、市、县立项的有56个,其中十项课题获省、市、县各类奖项。
浓厚的学术氛围,造就了常山一中教师刻苦钻研,积极开展学术争鸣的好风气,从而提高了教师素质,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。2000年高考升学率为88%,2001年为94.9%,2002年为96.8%,2003年为98.6%,2004年为98%。
1998年8月,学校从县城塔山迁往城南西阳山下。借此整体搬迁的历史机遇,常山一中锁定了跨越式的发展目标,不断向前发展。
1979年以来,学校25次被评为市级先进集体,18次被评为省级先进集体或文明单位。摘要如下:
1989年和2000年中共衢州市委先后两次授予常山一中党总支为"先进基层党组织"。
1990年中共浙江省委、省人民政府授予常山一中为"省文明单位"。
1991年省体育达标先进单位、省五讲四美、为人师表先进集体。
1992年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。
1993年省现代化教育技术实验学校。
1994年学校推行国标先进单位。
1995年省先进团委等二十多项荣誉称号。
1996年"衢州市治安安全单位"。
1997年市教委、教研室评为"衢州市教科研先进集体",
1998年被认定为"衢州市教育科学实验基地"。
1999年校团委被共青团浙江省委授予"省先进团委"光荣称号,学校是常山县第六批"花园式单位",是历年来的县"先进集体"、"质量优胜单位"。
2000年顺利通过了省文明单位的复查和验收。
2003年又被批准为省二级重点中学,被评为衢州市名校。
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、岗位责任制、教职工聘任制。行政组织机构:以校长室为核心,下设办公室、教务处、政教处、总务处、教科室,年级组与教研组并存。
六十年来,经过风风雨雨的洗礼和磨砺,走过一段又一段艰难曲折的历程,才迎来今日的辉煌。
常山县中学创建于1944年秋,当时命名为"常山县立初级中学",校址设在常山县城西塔山上的武当行宫,首届招收初中新生两个班,并将常山简师附设的初级商科一个班并入,共计学生158人,首任校长由当时常山县县长李春芳担任,随后办学规模不断扩大。
1949年常山解放时,学校规模达到六个班,学生250人,教职工20多人。
1949年5月4日常山解放,县军管会任命周才兴为校长。随后,政府陆续将塔山北麓的尼姑庵、育婴堂、袁家祠堂、关帝庙、张家祠堂划归常山县立初级中学。政府拨款在文峰塔东南侧新建四个教室。
1954年,学校更名为"浙江省常山初级中学"。
1958年秋,学校增设1个高中班。从此,学校由初级中学变为完全中学,随之校名也改为"浙江省常山中学"。
1958年10月,常山并入衢县,59年学校改名为"浙江省衢州三中"(以后又一次改名为衢县常山中学)。在此期间,学校又新建教室16个,面积1280m2。
1961年秋,恢复常山县,校名仍改为"浙江省常山中学"。
1972年,学校改名为"常山县中学",后校舍不断扩建,至粉碎"四人帮"前夕,新建教室、师生宿舍共2460m2。
1978年11月,领导体制改"革委会"为"校长制"。
1981年被列为浙江省80所重点中学之一。
1989年1月县教委下文,决定常山一中为面上首批试行"校长负责制学校",同年10月常山一中党支部升格成立常山一中党总支。
1998年,先后新建了教学大楼、科学馆、师生宿舍楼、餐厅等8幢房子,总面积为11000多m2,全校总面积达16000多m2,办学规模不断扩大。
1998年8月,学校搬迁新址至城南享誉世界的西阳山下。
面对新世纪的挑战,面对素质教育的新要求,常山一中将围绕“创全面发展之优,示素质教育之范”,建立起一支政治素质高,学术造诣深,科研能力强,教学效果好,结构合理、充满生机的教师队伍,把学校办成高素质,高质量,现代化的学校。
悠悠常山江水作证,肩负着承前启后重任的常一中人,必将开辟一番的事业;
巍巍文峰塔作证,向来懂得自强不息的常一中人,依然不会放弃创新和追求;
绵绵三衢山作证,铭记以教书育人为己任的常一中人,将用自己的热血和汗水,浇灌西阳山下这方充满希望的热土,开创教育教学的美好明天。
西阳山,一个美丽动听的名字,一个常一中人新梦想开始的地方,一个常山学子们梦想成真的地方,同时也必将成为一个走进常一中大门的人为之而敬仰的地方。
常山县中学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,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。